梨樹葉片長毛了,怎么回事?
五月,這個似水的季節,攜一縷淺夏的芬芳,隨風越過枝頭,停留在一片生機勃勃的梨園。勤勞的果農們正在田間辛勤的勞作,卻發現一大片的梨樹嫩葉都變黃長“毛”了。這是怎么一回事那,根據現場照片分析,原來這些梨樹遭受了銹病的為害。
梨銹病又稱為赤星病、羊胡子病,是為害梨樹的常見病害,梨樹感染上這種病害后,易導致葉片和果實早落,在早春溫暖多雨的情況下,容易大面積爆發,對梨的產量和品質造成嚴重的影響。為了幫助果農更好的識別和預防梨樹銹病。現將梨樹銹病的發病癥狀、發病規律和防治技術介紹如下:
1 為害癥狀
梨銹病主要為害嫩葉和新梢,嚴重時也能為害幼果。
葉片受害后,開始在葉正面產生橙黃色、有光澤的小斑點,后逐漸擴大為近圓形病斑,病斑中部橙黃色,邊緣淡黃色,最外圍具黃綠色暈圈,并且表面密生橙黃色針頭大小的小粒點,潮濕時小粒點溢出淡黃色黏液,黏液干燥后,小粒點變為黑色。隨著病情加重,病斑處葉片正面凹陷,背面隆起,并長出灰黃色的毛狀物,毛狀物破裂后會散出黃褐色粉末。以后病葉逐漸變黑干枯,往往早期脫落。
幼果受害,初期與葉片癥狀相似,病重時果實畸形并早期脫落。
葉柄、果柄受害,病部橙黃色,隆起呈紡錘形,病斑長出毛刺狀物。
2 發病規律
梨銹病屬于真菌性病害,以轉主寄生感染(與其他病害如黑星病等有區別)。病菌在柏科植物(檜柏、龍柏和翠柏等)上越冬,春季越冬病菌在柏樹上的開始萌發、繁殖并產生大量新病菌,經過風雨傳播,飄落在梨樹的嫩枝、嫩葉和幼果上后,直接侵入或從氣孔侵入為害。梨樹受害長出灰黃色毛狀物,后期破裂散發出大量的新病菌,但產生的這些病菌不再為害梨樹,而是隨氣流傳播,在柏科植物(檜柏、龍柏和翠柏等)上寄生越冬,翌年條件適宜病菌萌發傳播為害梨樹,如此循環。
2.1.侵染時間
一般在每年的三月中下旬到四月中下旬,病菌開始侵染梨樹。嫩葉從開始展葉到展葉后20天內這段時間內最易感病,展葉25天以上,葉片一般不再感染。
2.2.發病條件
1)轉主寄主
梨銹病發生的輕重與梨園周圍柏科植物(檜柏、龍柏和翠柏等)等轉主寄主的數量和距離遠近有關,尤其1.5-3.5千米范圍的柏科植物的數量多,發病嚴重。
2)氣候條件
在梨樹萌芽到幼葉初展的這段時間,天氣溫暖多雨,有利于病菌繁殖、傳播和侵入,發病嚴重。
3)種和品種抗性
梨樹的種與品種之間對銹病的抗性有差異。中國梨最感病、日本梨次之、西洋梨最抗病。
3 防治方法
1)清除轉主寄主
砍除梨園周圍5千米以內的檜柏、龍柏、歐洲刺柏等轉主寄主,是防治梨銹病最徹底有效的措施。在新建梨園時,應考慮附近有無檜柏、龍柏等轉主寄主存在,若數量較多,且不能清除,則不宜作梨園。
2)控制病菌傳播
若梨園附近的檜柏等轉主寄主不能清除時,則應在柏樹上噴殺菌劑,鏟除越冬病菌,減少侵染源。
可在6-7月份在柏樹上3-5波美度石硫合劑噴布1-2次,保護轉主寄主,防治病菌在柏樹上越冬。
在3月中上旬(梨樹發芽前),對柏樹噴施1次3-5波美度石硫合劑或三唑類殺菌劑(國光三唑酮、國光必治、國光黑殺等),以抑制柏樹上的越冬病菌萌發,繁殖傳播危害梨樹。
3)農業防治
夏季如遇連續高溫,干旱氣候,應及時進行增濕抗旱,秋冬季節應該及時的對果園的土壤進行深耕,并根據梨樹需肥特點,合理施肥,增施生物有機菌肥(國光松達)。發病較重的梨園應及時追肥、葉面補肥、灌水,增強樹勢,提高梨樹抗病能力,以免影響當年和第二年結果。
4)果實套袋
在花后40-50天內,對果實進行套袋,能有效防止幼果染病,同時提高果實外觀品質,降低農藥和有害粉塵對果實的污染。
5)梨樹上噴藥防治:
一般在梨樹萌芽期至展葉后25天內噴第1次藥,根據果園具體情況,可間隔10-15天再噴1次。藥劑可用三唑類殺菌劑(國光三唑酮、國光黑殺、腈菌唑、苯醚甲環唑等)配合2%多抗霉素、50%異菌脲、70%丙森鋅、80%代森錳鋅等保護性殺菌劑或者使用國光必治(錳鋅·三唑酮)、國光標健等進行防治;。注意開花期不能噴藥,以免產生藥害。
6)生物防治
在病斑出現橘黃色黏液時噴施梨膠銹菌重寄生菌等,可以寄生消解梨銹病的病菌,從而逐年減輕銹病的危害。
本方案僅供參考,具體管理及套餐應用應根據梨樹品種因素、氣候條件、生長環境及栽培管理措施等自身情況進行調整;初次使用或作物新品種應咨詢國光技術人員并小面積試驗成功后再擴大使用。
梨銹病又稱為赤星病、羊胡子病,是為害梨樹的常見病害,梨樹感染上這種病害后,易導致葉片和果實早落,在早春溫暖多雨的情況下,容易大面積爆發,對梨的產量和品質造成嚴重的影響。為了幫助果農更好的識別和預防梨樹銹病。現將梨樹銹病的發病癥狀、發病規律和防治技術介紹如下:
1 為害癥狀
梨銹病主要為害嫩葉和新梢,嚴重時也能為害幼果。
葉片受害后,開始在葉正面產生橙黃色、有光澤的小斑點,后逐漸擴大為近圓形病斑,病斑中部橙黃色,邊緣淡黃色,最外圍具黃綠色暈圈,并且表面密生橙黃色針頭大小的小粒點,潮濕時小粒點溢出淡黃色黏液,黏液干燥后,小粒點變為黑色。隨著病情加重,病斑處葉片正面凹陷,背面隆起,并長出灰黃色的毛狀物,毛狀物破裂后會散出黃褐色粉末。以后病葉逐漸變黑干枯,往往早期脫落。
幼果受害,初期與葉片癥狀相似,病重時果實畸形并早期脫落。
葉柄、果柄受害,病部橙黃色,隆起呈紡錘形,病斑長出毛刺狀物。
2 發病規律
梨銹病屬于真菌性病害,以轉主寄生感染(與其他病害如黑星病等有區別)。病菌在柏科植物(檜柏、龍柏和翠柏等)上越冬,春季越冬病菌在柏樹上的開始萌發、繁殖并產生大量新病菌,經過風雨傳播,飄落在梨樹的嫩枝、嫩葉和幼果上后,直接侵入或從氣孔侵入為害。梨樹受害長出灰黃色毛狀物,后期破裂散發出大量的新病菌,但產生的這些病菌不再為害梨樹,而是隨氣流傳播,在柏科植物(檜柏、龍柏和翠柏等)上寄生越冬,翌年條件適宜病菌萌發傳播為害梨樹,如此循環。
2.1.侵染時間
一般在每年的三月中下旬到四月中下旬,病菌開始侵染梨樹。嫩葉從開始展葉到展葉后20天內這段時間內最易感病,展葉25天以上,葉片一般不再感染。
2.2.發病條件
1)轉主寄主
梨銹病發生的輕重與梨園周圍柏科植物(檜柏、龍柏和翠柏等)等轉主寄主的數量和距離遠近有關,尤其1.5-3.5千米范圍的柏科植物的數量多,發病嚴重。
2)氣候條件
在梨樹萌芽到幼葉初展的這段時間,天氣溫暖多雨,有利于病菌繁殖、傳播和侵入,發病嚴重。
3)種和品種抗性
梨樹的種與品種之間對銹病的抗性有差異。中國梨最感病、日本梨次之、西洋梨最抗病。
3 防治方法
1)清除轉主寄主
砍除梨園周圍5千米以內的檜柏、龍柏、歐洲刺柏等轉主寄主,是防治梨銹病最徹底有效的措施。在新建梨園時,應考慮附近有無檜柏、龍柏等轉主寄主存在,若數量較多,且不能清除,則不宜作梨園。
2)控制病菌傳播
若梨園附近的檜柏等轉主寄主不能清除時,則應在柏樹上噴殺菌劑,鏟除越冬病菌,減少侵染源。
可在6-7月份在柏樹上3-5波美度石硫合劑噴布1-2次,保護轉主寄主,防治病菌在柏樹上越冬。
在3月中上旬(梨樹發芽前),對柏樹噴施1次3-5波美度石硫合劑或三唑類殺菌劑(國光三唑酮、國光必治、國光黑殺等),以抑制柏樹上的越冬病菌萌發,繁殖傳播危害梨樹。
3)農業防治
夏季如遇連續高溫,干旱氣候,應及時進行增濕抗旱,秋冬季節應該及時的對果園的土壤進行深耕,并根據梨樹需肥特點,合理施肥,增施生物有機菌肥(國光松達)。發病較重的梨園應及時追肥、葉面補肥、灌水,增強樹勢,提高梨樹抗病能力,以免影響當年和第二年結果。
4)果實套袋
在花后40-50天內,對果實進行套袋,能有效防止幼果染病,同時提高果實外觀品質,降低農藥和有害粉塵對果實的污染。
5)梨樹上噴藥防治:
一般在梨樹萌芽期至展葉后25天內噴第1次藥,根據果園具體情況,可間隔10-15天再噴1次。藥劑可用三唑類殺菌劑(國光三唑酮、國光黑殺、腈菌唑、苯醚甲環唑等)配合2%多抗霉素、50%異菌脲、70%丙森鋅、80%代森錳鋅等保護性殺菌劑或者使用國光必治(錳鋅·三唑酮)、國光標健等進行防治;。注意開花期不能噴藥,以免產生藥害。
6)生物防治
在病斑出現橘黃色黏液時噴施梨膠銹菌重寄生菌等,可以寄生消解梨銹病的病菌,從而逐年減輕銹病的危害。
本方案僅供參考,具體管理及套餐應用應根據梨樹品種因素、氣候條件、生長環境及栽培管理措施等自身情況進行調整;初次使用或作物新品種應咨詢國光技術人員并小面積試驗成功后再擴大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