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Application technology.jpg)
一、分布與危害
桂花枯斑病,又稱葉斑病,是我國桂花栽種地區嚴重發生的一種葉部病害,北方地區盆栽桂花也不例外。
二、癥狀
該病危害葉片。發病初期,感病部位生退綠小斑點,往往葉尖或葉緣先發病。以后病斑逐漸擴大,向內擴展,呈不規則的黃褐色、灰白色。病斑邊緣深褐色,輪廓明顯?菟啦糠肿兇,易裂脫落。發病后期,病斑上產生近輪狀排列的黑色小點,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濕度大時,病斑上可腐生大量黑色霉層。
三、病原
病原為木犀生葉點霉(Phyllosticta osmanthicola Train),屬半知菌亞門、腔孢綱、球殼孢目、葉點霉屬真菌。
四、發生規律
病原菌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器在感病葉上越冬,第二年產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風力傳播進行侵染危害。該病多見于溫室花房中,往往引起葉片枯死、提早脫落。溫室中,病害周年都可發生。溫度高、濕度大或受低溫影響、通風不良,植株生長勢差,利于病情發展。
五、防治方法
1、減少侵染來源:發現病葉及時摘掉,及時收集落葉銷毀。
2、化學防治:可定期噴施國光銀泰(80%代森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國光思它靈(氨基酸螯合多種微量元素的葉面肥),用于防病前的預防和補充營養,提高觀賞性;
發病初期,病初期噴灑25%咪鮮胺乳油(如國光必鮮)500-600倍液,或50%多錳鋅可濕性粉劑(如國光英納)400-600倍液。連用2-3次,間隔7-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