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葡萄產業的發展,植物生長調節劑廣泛應用于打破休眠,促進扦插生根,保花保果,促進果粒膨大,形成無核果,提高果實品質,調控色澤,控制副梢生長減少人工,提高抗逆性,防災減災等方面。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應用已逐步成為衡量一個區域葡萄發展水平、栽培管理技術高低、葡萄種植收益的重要技術指標之一。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的葡萄生產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到2014年,我國的葡萄種植面積已達1200余萬畝,葡萄產量居世界首位,種植面積占世界第四位,已經成為世界葡萄生產大國。
植物生長調節劑在葡萄生產中的應用歷史悠久,例如,利用萘乙酸促扦插生根;利用氯吡脲、赤霉酸保花保果,增加產量;利用赤霉酸等進行有核品種無核化生產,利用乙烯利調控果實著色;利用三十烷醇提高果實品質等。
在葡萄產業發展過程中,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科學合理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對促進我國葡萄產業發展壯大,提高葡萄品質,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種植收益具有重要意義。
1.植物生長調節劑的定義及其安全性
人們在研究植物生長機理的過程中,從植物體內發現了生長素等內源激素,由于植物體內天然存在的激素含量甚微,通過從植物體內提取激素,很困難且成本高,不能應用于農業生產。于是科學家通過微生物發酵的方法濃縮、提取或用化學方法合成化學結構相同或具有類似生理活性的物質。這類人工合成或提取的生理活性物質,稱之為植物生長調節劑。
近年來,隨著植物生長調節劑的廣泛應用,關于生長調節劑的毒性與殘留問題在社會上傳言很多,但科學地講,在合理應用的前提下,植物生長調節劑是無害的,是安全的。首先,植物生長調節劑和動物激素截然不同,它只能對植物起到調節作用,而對動物是無效的,甚至有很多植物生長調節劑在植物體中本來就存在的;第二,植物生長調節劑大多是對人的毒性極低的物質,其毒性甚至遠遠低于人們常食用的食鹽和葡萄糖,并且植物生長調節劑規定的用量很低,而且在植物體內衰減很快,至今未發現殘留超標現象。 第三,國家對植物生長調節劑在生產上的應用時間、 濃度、方法和殘留標準都有明確的界定,按規定使用對人體和環境無害。直到目前為止,關于植物生長調節劑對人類安全的影響沒有任何正式和確鑿的報道。
可以肯定的說,在科學合理的應用條件下,植物生長調節劑對人類的健康和生態環境沒有任何不良的影響!
2.植物生長調節劑在葡萄生產中的應用
2.1打破休眠,促進萌芽
葡萄起源于溫帶地區,其冬芽完成正常休眠必須經過1000~1200小時<7.2℃的低溫階段,否則將會形成萌芽、開花、座果的異常。在我國南方和北方設施栽培中,葡萄需要的低溫不能滿足,因此必須采用石灰氮(20%)或1.5~2%的單氰胺涂抹冬芽,以打破休眠,保證正常的萌芽、開花和座果。
使用石灰氮或單氰胺促進葡萄萌芽時,一定注意保持園內土壤濕度,以保證達到良好的效果。土壤過干,促萌芽效果不理想,甚至有可能灼燒冬芽。此外,因石灰氮、單氰胺具有較強的腐蝕性,配制藥液及使用時避免接觸皮膚,以免燒傷。
2.2 促進葡萄扦插移栽生根,提高移栽成活率
枝條扦插是葡萄育苗中使用最多、最便捷的方法之一,但在自然扦插中,其生根率和成活率較低。在生產上,進行枝條扦插時常用萘乙酸、吲哚丁酸或吲萘合劑浸蘸插條,以促進生根,提高成活率。一般采用20%萘乙酸200~400倍液,浸扦插枝條基部2-3厘米,5~10秒后扦插,其生根率,和成活率較高。也可用5%吲·萘100-400倍浸插條基部2-3厘米,5~10秒后扦插,提高生根率和成活率。此外,在進行新苗移栽時可采用20%萘乙酸2000~4000倍液浸移栽苗根部10秒后移栽,可大大提高移栽成活率。
2.3 控旺縮節,提高座果率,減少人工成本
在葡萄栽培管理中,常因肥水管理不當或部分品種本身的原因導致葡萄枝條瘋長,落花落果嚴重,人工摘心、打副梢等耗費大量人工成本的同時也造成了營養的浪費,利用植物生長延緩劑(矮壯素、甲哌鎓、多唑·甲哌)進行營養調控,減少新梢生長對營養的無用消耗,緩解新梢生長與開花結果的營養競爭,提高坐果率;抑制副梢生長,有效減少人工抹梢次數減少人工成本,是葡萄省力化栽培的一條可行之路。
在巨峰等生長旺盛,自然坐果率低的品種上應用植物生長延緩劑進行保果,一般在新梢有8-9片展開葉或開花前10天左右,可使用50%矮壯素750~1500倍液、25%甲哌鎓250~500倍液或10%多唑·甲哌300-600倍液噴新梢,可有效控制植株新梢生長,減少養分消耗,提高座果率。在謝花后果實套袋后,可以采用同樣濃度處理副稍,可有效抑制副稍生長,減少抹梢次數,降低人工成本,提高養分有效利用率,促進果實膨大。
2.4 花序拉長,提高商品性,減少人工疏果成本
針對一些自然座果率高且要求大粒型、穗型較松散的葡萄品種,可在葡萄花序分離期用赤霉酸進行花序拉長處理,可提高果穗商品性,減少人工疏果成本。
如紅地球葡萄,其自然座果率較高,如不進行花序拉長處理,穗型較緊湊不利于果粒膨大,且人工疏果成本高。可在園內葡萄花穗80%左右進入花序分離期(花序長7-10厘米)時,采用3%赤霉酸8000-10000倍液,噴施花序,以藥液均勻附著不滴水為度,可有效促進花序拉長,增加果粒間生長空間,減少人工疏果成本,提高果實商品性。
但應注意,使用花序拉長劑的同時,必須保證地塊內有充足的肥水,且花序拉長最終效果與枝條粗壯程度、施藥及一周內氣候狀況,藥液附著情況,花序生長情況等息息相關。只有在肥水充足,枝條生長健壯,藥液附著均勻,施藥及一周內氣溫在25℃左右,施藥時花序處于分離期方能達到最佳效果。
用赤霉酸進行花序拉長,既有拉長花序的作用,同時也有強烈的疏花效果,因此對落花較重的巨峰系品種一般不要進行花序拉長,以防造成落花落果。同時在氣候濕熱的南方地區和設施栽培時,花序一般能自然拉長,這時也不需要進行花序拉長。
2.5 保果,促進果實膨大
有些葡萄品種自然坐果率低,加上近年來氣候變化大,花期常遇陰雨天氣,經常出現嚴重的落花落果現象。利用植物生長調節劑進行保果,促進果粒膨大是葡萄生產中的一項重要措施。但不同的品種或地區,其使用方法有較大的差異。
常用于保果,膨大果粒的植物生長調節劑有赤霉酸,氯吡脲等。其混劑的效果通常優于單劑,因此,近年來,生產上大多使用赤霉酸與氯吡脲混劑用于保果和果粒膨大。
一般無核品種在謝花后5天左右,用0.1%氯吡脲300-400倍加赤霉酸25-50PPm噴或浸果穗,間隔10天左右,用0.1%氯吡脲100-150倍加赤霉酸50-150PPm噴或浸果穗,具有明顯的保果和促進果粒膨大的作用。
對于巨峰等自然坐果率低的品種,一般在謝花后5天內,用0.1%氯吡脲300-400倍加赤霉酸8-10PPm噴或浸果穗,間隔10天左右,用0.1%氯吡脲100-150倍加赤霉酸15-25PPm噴或浸果穗,具有明顯的保果和促進果粒膨大的作用。
藤稔葡萄如需要保果,一般在謝花后5天左右,用0.1%氯吡脲300-400倍加赤霉酸20-25PPm噴或浸果穗,膨大處理一般在謝花后15天左右,用0.1%氯吡脲100-150倍加赤霉酸25-50PPm噴或浸果穗。
對于夏黑等三倍體品種,一般在盛花到盛花末期,用赤霉酸25-50PPm噴或浸果穗。但在天氣不好時,單獨用赤霉酸保果具有較大風險,在生產中,為保證能坐好果,一般在使用時加入0.1%氯吡脲500-600倍。第一次處理后10天左右,用0.1%氯吡脲100-150倍加赤霉酸25-50PPm噴或浸果穗。具有明顯的保果和促進果粒膨大的作用。
紅地球葡萄雖然一般不需要保果,但還是需要進行果粒膨大處理,在生產上常用的是3.6%芐氨·赤霉酸。一般在謝花后15-20天,果粒直徑1厘米左右時,用25毫升3.6%芐氨·赤霉酸兌水14-16公斤,噴或浸果穗一次。具有明顯的促進果粒膨大的效果,而且其成熟期不會推遲。在生產上,也有用氯吡脲或噻苯隆進行果粒膨大處理的,但其推遲成熟的副作用明顯。
在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保果,促進果粒膨大時需要注意,在保果時,用藥時期非常重要,使用過早或濃度過大,保果過多,增加疏果難度,在某些品種上還會形成一些僵果,使用過晚,其保果效果得不到保證。同時,在肥水條件充足的情況下,植物生長調節劑促進果粒膨大的效果才能充分發揮,因此,要保證充足的肥水供應。另外,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膨大果實后果梗會適當變硬,且果梗、果蒂會適當增大。其膨大果實的最佳使用濃度及施藥時間的確定應根據葡萄品種、市場需求、種植區域、栽培管理及天氣等進行確定,無使用經驗或葡萄新品種應先進行小面積試驗,成功后再擴大使用。
2.6 促進植株生長,提高養分利用率,增強樹體抗性
在葡萄生產中,早春氣溫突降,霜霉病等病害的發生,對葡萄的正常生長和產量有很大的影響,三十烷醇在提高葡萄對低溫的抵抗能力以及抗病能力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如在葡萄開花前、幼果期和果實膨大期各噴施0.1%三十烷醇1500~2000倍一次,可有效增強根系對氮磷鉀等礦質元素的吸收能力;提高葉綠素含量,增強光合作用;提高葡萄植株抗病、抗旱等抗逆性。在葡萄萌芽期使用,可促進芽萌發,特別是受晚霜為害的葡萄,使用后可以促進受害植株盡快恢復生長。
2.7 調控果實色澤,促進果實上色,提早成熟
促進葡萄果實上色,提早成熟,除了可以通過施肥、樹體環割等措施外,植物生長調節劑在調控果實色澤,促進上色,提早成熟方面具有明顯作用。
目前,在生產上應用較多的有乙烯利,胺鮮·乙烯利,脫落酸,茉莉酸丙酯等。應用最多的是乙烯利和胺鮮·乙烯利,一般使用濃度為400-500PPm,單用乙烯利時易引起黃葉,落果等副作用,使用胺鮮·乙烯利可減輕乙烯利的副作用。近年來,為了減輕使用乙烯利后落果,生產上常加入10-20PPm的萘乙酸。
脫落酸一般使用濃度為100-300PPm,對于促進上色也有明顯的效果,但脫落酸傳導性差,只有處理果穗才有效,對于套袋葡萄使用不方便。茉莉酸丙酯一般使用100-200PPm浸果穗,但其價格較高,目前在生產上應用較少。
在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促進上色,提早成熟時要注意,使用時期一般在有30%左右果粒轉色了才能使用,不能使用過早。使用濃度不能過高,一般只使用一次,不能因為想提早上市而盲目多次使用。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遇到高溫期,不能使用此類產品進行催熟上色處理,以免出現落葉落果等副作用。因葡萄品種,各地氣候條件和管理水平不一致,使用時應先進行小面積試驗成功后再擴大使用。采收后需長時間儲藏的葡萄慎用!
科學合理的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在促進葡萄產業發展,提高葡萄品質,增加種植戶收益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隨著科學技術以及葡萄種植技術的發展,新的植物生長調節劑以及新的使用方法,新的用途會不斷發現,植物生長調節劑在葡萄生產中的應用必將越來越廣泛。